第53章抢手(含2.9w营养液加更)
红旗农械厂这台电话,接的是专用线。
可以拨打一些特殊号段的号码。
温东鸣听说他们的来意,起身把桌上文件放到铁皮柜,关好之后返身坐下。“是0316分机,对吧?"温东鸣向曹越确认。曹越点头:“您也听过?”
温东鸣笑笑,没说什么,只心道,还真是巧了,路锋去的就是那儿。他坐下,,在挂号转盘上转了几圈,听筒里传来电流啸叫。接着传来总机接线员的女声:“专用线路,请报代号。”“红旗厂,浦江潮,三级。"温东鸣把铜制的密码牌放回抽屉里锁好。“验证通过,请讲去向。”
“北京,0316分机。”
电话里响起"咔嗒咔嗒"的声音,温东鸣默默数着秒数等待,很快听筒里传来了《东方红》的前奏,这是总机在测试线路安全。同时也在等待接线。
歌曲声戛然而止,接通了。
温东鸣把听筒递给曹越,身体往座位里深处靠了靠。曹越声音带笑:“游总工,我是松汽的小曹,上次弄到的那批钻头还好用吧,嗯,对对对,要是需要就再联系我……是这样的,我们在传动系统上遇到一点问题………
他把听筒递给林巧枝,手轻轻捂了一小会儿话筒,低声:“别紧张,好像认识你。”
林巧枝惊讶地睁大了一圈眼睛。
她接过听筒,礼貌道:“游总工好,我是红旗厂的林巧枝。”对面传来一个操着陕北口音的女声,带着点笑:“我听路工提起过你,天赋很不错的年轻人,别紧张,指不定啊,以后我们还会合作,有技术难题要找你来做。”
林巧枝诧异地眨眨眼,她听到的女声大气温雅,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。让她心心里像是冒鱼泡泡一样噗的钻出高兴。尽管游丛溪不是技术出身,而是在祖国计划下学成归国的学者,但她依旧有种难言的雀跃。
“你是想做双向驾驶、能切换动力方向的传动系统?说说看。”林巧枝如实道:“这套想法,按照目前前沿理论来说,应该是电子传动系统最优,我在实现的过程中……
其实林巧枝和游丛溪并不认识,也谈不上什么交情,可人到了一定的层次,有了一定的能力,自然有人愿意帮忙牵线搭桥。并不是势利,而是资源就这么多,大佬的时间和精力,也不可能无限分出去处理鸡毛蒜皮的小问题,自然只有进入这个圈子,才能得到这些资源和帮助。林巧枝的强势崛起,对同龄人来说,可能心态有些酸涩不平,甚至有一点难以接受的落差。
但对于已经走到前面的老一辈来说,是非常乐意看到有天赋的小辈源源不断涌现的。
祖国尚且弱小,工业这片领域里还有大片尚未被占领的阵地,又有国家的计划调控,几乎不存在恶性竞争的可能性。想要实现新中国伟大的工业复兴,就需要天赋、能力、心气缺一不可的新生力量,越多越好,越出众越好。
游丛溪期待这位天赋出众的后辈成长。
“…我现在困扰的问题主要就是这两点,不知道该如何兼容,或者解决。”林巧枝说完,电话对面也很安静,只能听到微弱一丝丝的电啸声,还有对面人在的案窣动静,有很轻的呼吸声和衣服摩擦的声音。显然是在思索。
林巧枝不可避免的紧张,随着对方那边一声“稍等”后传来纸笔摩擦的声音,心里的紧张更是随着心脏怦怦跳跃起伏。这条路可行吗?会不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?游总工又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?她的经验能走得通吗?
或许是期待了很久,又或许是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时间,越是希望它能被做出来,越是接近成功,林巧枝就感觉越忐忑。意识到这份情绪,林巧枝抿唇慢慢吸了一口气,调整好了心绪,不管最后游总工答复如何,都不会影响她继续前进。即使这条路真走不通。
她也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。
与此同时,会场一角。
林巧枝的工作笔记正在被传阅。
“林工这个平衡梁的设计就很巧。”
“其实我觉得这个被淘汰的备选方案也不错,人字桅杆加侧向悬挂葫芦,应该是从钳工战报里那个悬吊大型叶轮里得出的经验。”“别的不敢说,这问题我们回去百分百也要遇到,林工可算替我们瞠了大雷了。”
逐渐翻到最后几页。
笔记并没有在来自江南造船厂的那位高工手里。见没了,有点意犹未尽的往后翻了两页,看到那个明显是船体结构的设计图,他“咦"了一声,“林工这是对船舶技术也有兴趣啊,老程,你们不努努力?”说到随后,他对旁边的程梁语气调侃,有些揶揄。这是最近会场里的乐子活动一一读作“把林巧枝扒拉到自家碗里来”,用作“看看温东鸣的灶王脸,主打黑黔黔、像锅底",没办法,谁让温东鸣那个家伙偏爱在老伙计面前嗨瑟晃悠?
程梁嘿嘿笑了两声,顺嘴:“我看看,指不定还真能努努力。”他接过工作笔记。
但嘴上这话,确实是捎带着开玩笑。
这年头,想挖人可不是简单的事,尤其是很多厂自己精心培养的人,都是自家厂子弟。
从小生活在厂里,父母、